栏目导航

教研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科室 > 教研室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2019-04-28 11:45:01【打印】阅读次数: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一、教研室概况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是1960年云南中医学院成立后设立的首批教研室之一,我教研室教师长期坚持秉承“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和大医精诚的思想和精神,热爱中医教育事业。目前主要承担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等教学工作。并为研究生开设了中医古籍文献研究进展、中医学术思想源流、中国医学史研究进展等课程。教研室还开设古典诗词与中医学、中国传统文化赏析、古汉语名篇赏析等三门全院性选修课,成为我教研室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2007年8月医古文批准成为云南中医学院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

二、师资队伍

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6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博士3人,出站博士后1人,硕士4人,学士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校级骨干教师2人。年龄结构:40岁以上8人,30岁以上3人。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教研室近5年个人和集体获奖共计10项。汪剑副教授2014年获得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获得“全国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2017年汪剑副教授主持设计了昆明石林杏林大观园中医药文化陈列馆医史馆,获圣火特别贡献奖。张文昊副教授2018年获得第六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奖。杨卫东副教授2018年获“圣爱奖教金”。

教研室专职兼职教师合

三、课程介绍

医古文是探讨古医籍中的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通过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古典医籍奠定良好的古汉语基础。医古文已经完成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

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是反映历代中医学成就,阐述中医历代名家、各家学派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相关课程。将中医古籍文献、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四、教学改革

(一)教育教学成果

近5年参编《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养生文献学》《中医药文化学》《内经选读》等全国统编教材10部。基于我教研室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等传统中医与人文交叉课程的学科优势,我教研室的教师利用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势,通过在云南中医学院选修课共享平台开设了“中医传统文化”系列选修课(古典诗词与中医学、中国传统文化赏析、古代名篇佳作赏析)。

(二)科研融入教学

教研室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我室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哲学社科、古籍文献、医学史、医家学术思想、中医药文化研究等方面,注重将相关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古医籍、读经典、做临床。

(三)门诊临床带教

为体现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教研室教师发挥自身临床优势,把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延伸至门诊临床工作中,通过门诊带教,为学生实际示范历代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实践运用。近5年来,我教研室教师利用门诊带教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实习生200余人。

教研室专职教师合影

五、科研项目与学术成果

近5年教研室教师及兼职教师现承担国家哲学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云南省哲学社科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技厅-中医药联合专项、省古籍整理项目等厅局级课题6项;主编、参编并出版古籍文献整理类、医家学术思想研究类学术著作16部,其中主编6部;发表论文43篇。

六、学科及学位点情况

中医医史文献学是一门由中医药文献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整合而成的复合型、交叉型的学科,是中医学各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我校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突出体现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云南地方医药文献研究特色,以适应中医药文献现代研究发展需要的特点。本学位点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近年已毕业硕士研究生7人,在校硕士研究生7人。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