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教研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部门科室 > 教研室

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2019-04-28 11:44:51【打印】阅读次数:

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一、教研室概况

1999年,基础医学院原伤寒论教研室、金匮要略教研室、温病学教研室在学科建设中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在此后的近二十余年间,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所讲授的课程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经典选读”、“中医学概论”等,以及研究生的“中医学术思想源流”、“中医临床辨证思路与方法”、“《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应用”、“《金匮要略方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温病学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医药文化基础”、“中医临床基础辨证方法概论”等中医经典及基础课程。自1960年建校以来,我校众多名家、教授均在本教研室执教,其中有云南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吴佩衡教授,以及著名的中医专家戴慧芬教授、李筱圃教授、诸葛连祥教授、苏涟教授、孟如教授、陈乔林教授、龙德昭教授、唐关锐教授等。近六十余年来,在他们的指导、带领下,特别是在他们中医学术思想影响下,教研室始终处于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中,且结合云南的地域特点,在中医经典的诸多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出了一批学术专著、教改研究论文和科研成果,形成了“讲经典尤重显特质、重教学不忘抓临床”的教学风格。如今教研室教师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王寅教授曾三次受邀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研修班授课,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二、师资队伍

经多年建设,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已经形成一个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等方面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本教研室现有专任和兼职教师共9名,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云南省名中医2名;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3人,本科学历2人,具有硕博学位者占78%;年龄结构在30岁至60岁之间。毕业院校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学科成员中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获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称号”者1名,云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1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本团队是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科研临床并重、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我校中医经典本科教学的中坚力量。2013年由陈文慧教授领衔的“中医经典教学团队”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有力地促进了本教研室的学科建设、提升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教学层次水平。

 

三、教学改革

教研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改革活动。“仲景杯”系列中医经典知识竞赛及经典吟诵比赛,是由本教研室于2003年倡导并实施10年达九届之多的一项课外教辅活动,该活动具有深厚的积淀,在学生中享有较好的口碑。开展该项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把最富有中医学术特质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知识全方位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能够在未来成才奠定基础。时至今日,这项活动对于营造学习中医经典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途径,培育中医学生的中医学术特质,提高学生的中医学术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由云南中医学院资助的“中医经典课程开放式平台”建设的逐步开展,必将促进本教学室的加速发展。2017年开始举办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并于同年参与西南地区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活动。

 

 

 

 

2018年中医经典教学团队辅导同学参加全国第二届“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团体赛获得第三名。

 

 

四、教学科研

本教研室所辖的中医临床基础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近年来,教研室教师主编及参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等出版的相关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一项,云南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主持教学改革科研项目3项。其余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教研室有云南省精品课程《温病学》和云南中医学院重点课程《金匮要略》、《伤寒学》。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